巩县兵工厂(13)燃眉急思孝初解 丧子苦王越品尝

燃眉急思孝初解  丧子苦王越品尝

巩县兵工厂在孝义26个年头,先后有18次15人主持厂务,一般的工头更是不计其数,但最有个性的要算张思孝和王越了。

张思孝原是引信厂(弹头引信及铜壳底部的底火车制)主任,后提拔为“会办”,实际是吴佩孚败退时的一个副厂长。吴佩孚欠下工人三个月的薪水弃厂而逃,让工人的生活陷入困境。张思孝为此挺身而出,以副厂长的身份借周围群众的粮食、煤炭发给工人,给饥寒交迫的工人解决了燃眉之急。他不光对工人有感情,就连当地的群众遇上灾荒,他都要批示出纳科给于贷款资助。个别人家中突遇不幸,他曾把自己的工资捐出置办棺木。所以,他离厂后,当地群众和工人自愿出资在孝义车站附近为他树碑立传,人称“去思碑”。

王越是蒋介石时代轧炮弹厂主任兼兵工厂办公室主任。据说他原是一名普通工人(当时的口语叫长工),因跟炮弹厂原主任——德国人马德鞍前马后伺候多年,既学会了德语又掌握了轧机(即炮弹外壳的轧制)技术(也有人说是学会了配制白炸药),马德卸任后,他便“多年媳妇熬成婆”——走马荣升。尽管此人出身“寒门”,但此人犹如冷血动物,对工人没有丝毫感情。有一次,王越正稳坐在办公室中悠闲地品茶,一工头突然破门而入,慌慌张张地禀报说:

“不……不好了!车间内的轧机皮带轧死人了!”

他见下属热汗涔涔,语无伦次,便竖起眉毛吼道:

“不会慢慢说吗?冒冒失失成何体统!”

他不屑一顾地停了一会儿,又慢条斯理地问:

“机器坏了没有?”

答曰:“没有。”

“那紧张个啥!中国人有的是,死上个把没什么了不起!”说完,又将心思集中在香茶上无动于衷。对方见主任不当回事,并没有因为挨了训而冷静下来,而是更加着急地说:

“主任,主任,那死者不是别人,是……是你的儿子呀!”

只听“啪”的一声,王越手中的茶杯落地,香茶飞溅,那失魂落魄的模样,那“儿呀!儿呀!”的悲惨叫声,比慌里慌张的下属更加不成“体统”。

 

收藏
此条目发表在 未分类 分类目录。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。

发表评论